首页艺术资讯

广东画院启动三年计划,深入地市基层创作有温度

来源: 日期:2022-07-08 13:23:14 编辑:

     从广东生态建设新名片“红树林之城”,到“中国大陆南极村”徐闻县角尾乡放坡村,粤西大地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尽现画家笔底。他们还与基层地方画院和美术机构深入交流,探知广东基层美术生态的脉搏。

在岭南师范学院,画家们现场进行创作。

在岭南师范学院,画家们现场进行创作。

  本次活动是2022年省文化繁荣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创作、交流、展览工作的首站。项目为期三年,广东画院将深入全省21地级市,发掘各地级市及其周边县乡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风貌,收集创作素材,并整理、分析、研究,创作相关作品。

  采风队伍也将与全省各地的画院、美协等艺术机构展开学术交流,联动全省美术创作力量,培育地方创作骨干队伍。每年年底,广东画院还将挑选各地级市参与创作的优秀作品,举办展览并造册印刷,以此推动全省文艺创作研究的上下联动机制和繁荣发展,共同孵化“大作”讲好广东故事。

  本次采风是林蓝当选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首次主持的美术盛事。当选省美协主席当天,林蓝分享以“大作”“大家”“大展”三大工程建设推动广东美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在新的起点上,这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将如何推动全省美术创作力量的提升?

  旅途中,林蓝接受小南独家专访,分享粤西采风之行的所思所感,还有作为广东省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对广东美术开拓新局面的见解与期待。

  谈创作计划

  发掘“海洋文化”讲好广东故事

  小南:湛江、茂名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的首站。这次活动策划有何初衷?采风之行发现哪些值得关注的课题?

  林蓝:一直以来,广东画院都承担着广东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基地的角色。从大湾区城市群到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风貌,乡村振兴的典型人物,都是我们长期关注的创作素材。从今年开始,广东画院计划用三年时间,组织广大艺术家走到广阔的粤东西北中去,扎根在火热的生活土壤里,从而生长出更多有温度的创作。

  广东是全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近年来正在深入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考虑到广东自然环境的鲜明特点,我们也将今年的采风目的地安排在粤东、粤西“沿海经济带”两翼,希望通过采风深入发掘广东的“海洋文化”资源。徐闻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我想,这反映出根植在岭南文化之中的“海洋基因”,也见证着中国千百年来面向世界开放与交流,由此也不难理解广东改革开放“开风气之先”的原因了。

  小南: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关山月等岭南画派前辈曾经以湛江堵海工程为主题,组织广美师生共同创作《向海洋宣战》,这次活动是否也有传承与呼应岭南画派历史使命的意义?

  林蓝:传承和创新是岭南画派的学术传统,“海洋文化”也是岭南画派长期关注的主题。关山月先生曾经担任广东画院院长,我们从他创作的《绿色长城》《向海洋宣战》等经典作品里,仍然能读到当初火热的生活给画家带来的感动,以及作品细节背后呈现的宏大主题。从真实的土壤里才能产生有感情的作品,我想,这是岭南画派传统留下的启迪,也是我们采风活动重走前辈足迹的价值所在。

  谈地市交流

  为基层艺术家提供更广阔平台

  小南:本次采风之旅,与地方画院、美术机构、高校美术师生开展了不少交流。在您看来,广东地市美术生态发展情况如何?如何响应基层美术工作者的需求?

  林蓝:这次写生活动得到湛江市美协、茂名市美协,以及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海洋大学、湛江科技学院、湛江艺校等驻湛高校美术专业师生代表的响应和参与。我们从中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和热爱,从而也激发出我们的创作激情,共同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地市美术生态要得到良性发展,不但需要积累优秀的创作群体和作品,还要不断有新的人才加入创作梯队,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