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资讯

从水乡到西藏,陈逸飞笔下的人文东方

来源: 日期:2022-07-05 15:56:41 编辑:

 

      「艺术家的根本是发现美、传递美,我们的创作只是告诉人们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未被发现的美。艺术的关键在于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美,为冷漠两字注入最大的热情,这就是世界接纳艺术的根本。」

——陈逸飞

LOT 2005
陈逸飞(1946-2005)
《水乡》
1984年作
76 x 106.5cm
布面油画
签名:84 Chen YiFei

陈逸飞在哈默画廊和藏家交谈

      一九八三年十月,陈逸飞首次在纽约汉默画廊举办个展——水乡系列油画,旋即获得西方艺坛热烈回响,名声大噪;随后,获邀于华盛顿科克伦艺术博物馆举办个展,艺术成就获西方高度首肯。一九八五年,美国石油大亨汉默博士到访中国,致送陈逸飞水乡系列《家乡的回忆-双桥》;同年,水乡油画《桥》更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自此,“水乡”的意象成为陈逸飞的标志题材,与其不同创作阶段持续演化、升华,印证了艺术家响彻东西方的盛名。

1985年,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博士访华时,曾将陈逸飞的作品《家乡的回忆-双桥》作为礼物赠送

      以“水乡”为题入画,在中国绘画史中有悠久的历史,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而与传统题材迥异的是,《水乡》一作中,陈逸飞融合了中国山水景致与十五世纪威尼斯学派忠实呈现绘画主体以表达社会意义的手法。陈氏对这两者的融会始于其一九八二年的欧洲之旅,当时他特意造访威尼斯,描绘当地风景秀丽的运河。

LOT 2005 《水乡》细节图

      该作《水乡》中,对光影摄人的描绘为其注入强烈的怀旧思绪与氛围,平衡了河川、树木及天空的色彩,表现出他对写实表现侧重的同时,亦流露出强烈戏剧化的匠心。这无疑使得陈逸飞的画作不落一般西方对东方的异国情调描绘的窠臼,突显出他所创作的中国题材作品的重要意义。

《童年嬉戏过的地方》,陈逸飞,1984年作
89x151cm,布面油画,北京匡时
2018年6月16日,LOT2103
成交价:CNY 21,275000

周庄风景

「陈逸飞的绘画在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中弥漫出浓郁的中国式的东方韵味。这位画家把自己所画的人物比作置于空旷背景上的雕塑,其造型力度异常扎实、完美、近乎炉火纯青的技法非目的本身,相反它有助于透过画面表达纯属个人的视觉情感。」

——[德] 卡尔·鲁伯格(美术评论家)

LOT 2006
陈逸飞(1946-2005)
《使命》
1998年作
100 x 100cm
布面油画
签名:
Chen Yifei
展览:
陈逸飞:新作,马博罗画廊,纽约,美国,1999年
回顾展览:悼念陈逸飞1946-2005,马博罗画廊,纽约,美国,2007年
陈逸飞:油画及纸上作品,马博罗画廊,伦敦,英国,2008年
出版:
《陈逸飞:新作》,马博罗画廊,1999年,图版&P48
《陈逸飞:油画及纸上作品》,马博罗画廊,2001年, 图版&P6
《回顾展览:悼念陈逸飞 1946-2005》,马博罗画廊,2007年,图版&P29
《陈逸飞:油画及纸上作品》,马博罗画廊,2008年,图版&P24
《陈逸飞》,天津杨柳青画社,2008年,图版&P108
《陈逸飞:油画及纸上作品》,马博罗画廊,2009年,图版&P24

陈逸飞油画及素描展 玛勃洛画廊  伦敦  英国  2001年  展览现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陈逸飞重返故土,殷勤创作,并持续寻找新的题材。期间,无论是作品描摹主题抑或是创作媒材都有所突破。一九八八年,陈逸飞首次赴西藏游历,被当地人文风景深深震撼。西藏高原独特的见闻与体验,磋琢出艺术家对生命与精神奥义幽邃的体悟。此后连续八年重游故地。

陈逸飞创作西藏题材作品中

一九九零年至二零零五年间,陈逸飞创作了一系列以西藏为主题的绘画,与其八十年代初的“江南水乡”系列及同时期的“海上旧梦”系列相比,西藏主题绘画摒弃了精致典雅的风格与细腻笔触,而是用一种诗意化的照相写实主义风格表现藏民的粗犷豪迈,西藏的壮美无垠。无疑这一主题,无论在情感抑或创作形式上,都在陈逸飞的艺术生涯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陈逸飞 《晨祷》 1996年作
布面油画  200x200cm
香港苏富比 2014年4月5日 LOT 0112
成交价:HKD 27,000,000

此次上拍的这件《使命》便是该系列中一幅精致诗意之佳构。画面采用特殊的构图,将分立两侧的人物切割至仅余半边局部,从而将重心聚焦于左侧人物伸出的右手。

LOT 2006 《使命》细节图

充满戏剧感的布光,将人物从黑色的背景中点亮,仿佛置身舞台;而如同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光影大师卡拉瓦乔的作品《圣马太感召》中的光线设计一般,画面右上角一束温暖的光,柔和地顺着右侧身着西藏传统皮袄的男人的肩背倾泻而下,也同样将左侧身着暗红色长袍的僧侣的侧颜,与画面中心伸出的手臂照亮;牵引观者的视线,聚焦于两人之间的互动:左侧面庞俊秀、表情沉静的僧侣似乎在为右侧高大沧桑的男性递上手中信物,抑或是在为其整理衣襟。

LOT 2006 《使命》细节图

       略去了具体的环境与背景,仅一束光,便赋予这一刻庄重的仪式感与永恒的神性。画中所描绘的两个人物极其细腻传神,受到照像写实技法的影响,陈逸飞对细节的处理更是毫无懈怠。近观此画细致的油彩肌理与浑厚精准的笔触,方可体察其中光影呈现的奥妙。大地色系的温暖主调与沉静且具有张力的明暗对比,营造出一种英雄式的苍茫氛围,以呼应《使命》的主题,刻画出一个超脱尘俗的意象。而与此类似地,陈逸飞的电影作品《人约黄昏》(1996年)中亦有多幕夜景片段,这些镜头同样大量运用了昏暗背景与单一光源的手法,默诉着片中人物间的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