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到底长什么样?
在那个没有相机的年代,他们是如何记录相貌的呢?
近期有五十余件明清肖像画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让我们一睹古人容颜,听画作背后的故事。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2022年4月29日,“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在国博南9展厅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是继“妙合神形——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之后,国博在馆藏精品中再次遴选明清肖像画佳作五十余件(套)而举办。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本次展览由三个单元构成,所选画作题材涵盖王室、名臣、名士、文会、闺阁、女容等多个方面。王室名臣肖像画写实为主、以形写神,发挥着纪功、颂德、表行的作用;文人名士肖像画集娱乐、艺术与观赏于一体,不仅有表达个人志向与雅趣的独立像,亦有赞颂传统伦理与美德的家族群像;记录容姿的女性肖像从早期规箴教化目的转向对女子美感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的观念觉醒。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第一部分:王室·名臣
王室和名臣位高权重,功德卓著,后人为慎终追远、见贤思齐,常绘画像供奉以祭祀。此类肖像画多由职业画家执笔,以写实为主,以形写神,赋色鲜艳,注重刻画像主的面部特征,塑造威严的仪态,发挥着纪功、颂德、表行的作用。此外,亦有描绘古代君臣日常的纪实、记事肖像画,其神情姿态较前者更为丰富,颇具生活气息。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第二部分:名士·文会
文人名士们的肖像形态在雅集与文会中多为群像,形态各异,展现雅趣。而在行乐图中一般为独像,或以服饰道具、表情动作来塑造人物;或将像主置于轩阁或山林之中,以书斋、山水、树石为背景衬托人物个性,表达喜好和志向,蕴含丰富的文化气息。此类画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文人名士肖像画是集娱乐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特征。此外,还有描绘家庭成员相聚的家族群像图,以赞颂手足情深、诗书传家、孝悌之乐等传统伦理与美德。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第三部分:闺阁·女容
闺阁和女容既包括大量祭祀性肖像,也有观赏性的名淑才媛、闺阁女子形象。在风格上,明代艳丽娇弱,清代工丽细致。从明以后,女性肖像画逐渐从群像构图转变为对独立个像的描绘,从早期规箴教化的目的,转向对女子美感的呈现。女性肖像既具有记录个人容姿的实用性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的观念觉醒。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中国的肖像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肖像画为后世留下了历史人物的容貌形象,是珍贵的历史记录;肖像画中服饰、装束、陈设等,不仅生动再现了当时各类文化制度,更反映了时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因而在历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容曜丹青——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清肖像画展”现场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各阶层对肖像画的需求大增,推动创作队伍壮大并促进创作水平提高。与唐宋元相比,明清肖像画注重图像的写实,尤其是到了清代中晚期,打破了传统的人物写真方式,中西结合,加强透视,强化面部肌理细节,使人物在比例和结构上更趋于真实。明清肖像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外来技法,于绘画技法、表现方式和风格特征等方面均有创新与发展,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完善体系。透过这个展览,可以一窥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渊源、发展趋势与文化脉络。
重点作品欣赏:
《康熙书房坐像》
画中的康熙皇帝面容清癯,须眉花白,头带黑色貂皮珠冠,身穿黄色缎地吉服袍,盘膝坐于锦垫之上,双手轻按金漆琴式三足案,案上摊开一本书。康熙左右两侧均绘有形制一致的书槅,形成对称之势,书槅上陈设古玩器物和各色书籍。此画色彩华丽,绘制严谨,气氛肃穆,显示出帝王的尊贵地位、好学美德和高雅品位。